中文名:刺槐
别名: 洋槐花;猪尿槐;钉子槐等。
拉丁名:Robinia pseudoacacia Linn.
科名:豆科 Leguminosae
属名:刺槐属 Robinia
特征:落叶乔木,高10-25米;树皮灰褐色至黑褐色,浅裂至深纵裂,稀光滑。小枝灰褐色,幼时有棱脊,微被毛,后无毛;具托叶刺,长达2厘米;冬芽小,被毛。羽状复叶长10-25(-40)厘米;叶轴上面具沟槽;小叶2-12对,常对生,椭圆形、长椭圆形或卵形,长2-5厘米,宽1.5-2.2厘米,先端圆,微凹,具小尖头,基部圆至阔楔形,全缘,上面绿色,下面灰绿色,幼时被短柔毛,后变无毛;小叶柄长1-3毫米;小托叶针芒状,总状花序花序腋生,长10-20厘米,下垂,花多数,芳香;苞片早落;花梗长7-8毫米;花萼斜钟状,长7-9毫米,萼齿5,三角形至卵状三角形,密被柔毛;花冠白色,各瓣均具瓣柄,旗瓣近圆形,长16毫米,宽约19毫米,先端凹缺,基部圆,反折,内有黄斑,翼瓣斜倒卵形,与旗瓣几等长,长约16毫米,基部一侧具圆耳,龙骨瓣镰状,三角形,与翼瓣等长或稍短,前缘合生,先端钝尖;雄蕊二体,对旗瓣的1枚分离;子房线形,长约1.2厘米,无毛,柄长2-3毫米,花柱钻形,长约8毫米,上弯,顶端具毛,柱头顶生。荚果褐色,或具红褐色斑纹,线状长圆形,长5-12厘米,宽1-1.3 (-1.7)厘米,扁平,先端上弯,具尖头,果颈短,沿腹缝线具狭翅;花萼宿存,有种子2-15粒;种子褐色至黑褐色,微具光泽,有时具斑纹,近肾形,长5-6毫米,宽约3毫米,种脐圆形,偏于一端。花期4-6月,果期8-9月。
产地:原产美国东部,17世纪传入欧洲及非洲。我国于18世纪末从欧洲引入青岛栽培,现全国各地广泛栽植。
用途:本种根系浅而发达,易风倒,适应性强,为优良固沙保土树种。华北平原的黄淮流域有较多的成片造林,其他地区多为四旁绿色和玲星栽植,习见为行道树。材质硬重,抗腐耐磨,宜作枕木、车辆、建筑、矿柱等多种用材;生长快,萌芽力强,是速生薪炭林树种;又是优良的蜜源植物。
校园分布及数量:理综楼前树林92棵,种植时间:2007年3月
达理路西北侧29棵,种植时间:2007年3月